我的網站


國人喜愛吃蚵

但大啖美食後的蚵殼你知道去哪裡了嗎?
大量的棄置蚵殼在蚵仔著名產地
例如盛產牛奶蚵的嘉義東石
以珍珠蚵聞名的彰化王功
卻成為數十年難解的議題

牡蠣,俗稱蚵仔(又稱蠔),主要產地位於彰化王功、雲林台西、嘉義東石、台南七股;其中,嘉義縣東石鄉擁有全台最大的沙洲「外傘頂洲」,為養蚵場形成天然屏障,阻擋西南氣流和颱風帶來的大浪。另外,嘉義沒有大型工業區,水質好、浮游生物豐富,使養殖的蚵仔煮成湯頭後呈乳白色,讓當地的蚵有了「牛奶蚵」的美名。


堆積如山的蚵殼
產生新的環境問題
蚵殼帶來的臭味不說,孳生的蚊蟲連當地人騎車都要掩住口鼻以免飛入,嘉義縣政府為解決蚵殼棄置問題,與民間合作設立目前全台唯一合法的蚵殼暫置場,除了嘉義的暫置場,同是牡蠣產地的彰化也有業者設法將蚵殼鍛燒成抗菌殼粉,讓蚵殼應用於生活中。

季津暫置場負責人戴森泰
「田裡面都有三四堆很大堆蚵殼,都是蚊子
你要騎摩托車過去,手要這樣遮」

(資料來源:行政院農業部;製圖/徐一心)
🖱️將鼠標移置圖表觀看歷年具體廢棄蚵殼量
因為名氣,其他地方的蚵仔時常被運來東石「洗履歷」,原本,剝完的蚵殼可以回歸海洋培育蚵苗,但洗履歷造成的蚵殼過多,導致部分蚵殼棄置於田裡或路邊。行政院農業部預估(如左表),全台牡蠣殼年產量(牡蠣養殖產量乘以6倍估算)於2010年廢棄量達到高峰,後來,天氣因素使牡蠣產量減少,致使蚵殼廢棄量一併減少;雖然蚵殼廢棄量已大幅下降,但截至去年(2023年),蚵殼排放量仍有10萬公噸。其中,八到九成的蚵仔在嘉義洗履歷,因此嘉義縣每年必須消化約9萬公噸的蚵殼,相當於全台廢棄蚵殼量的九成。

王功農漁牧生產合作社蚵殼場
好幾十年都無法解決此問題
不過有一群人默默為困境努力

蚵殼抗菌力超越酒精 清大教授鼎力相助
發現蚵殼能小兵立大功的幕後推手,是來自清華大學材料系的教授徐文光。
過去,徐文光曾向卓淑惠購買氧化鈣,兩人自此結下不解之緣;也從主客關係,成為合作夥伴。
資料來源:卓淑惠臉書
(製圖:徐一心)
2019年末,新型冠狀病毒COVID-19席捲全球,當時台灣產生口罩荒、酒精荒。卓淑惠想,既然蚵殼粉可以殺菌,應該把蚵殼粉泡水,跟酒精的殺菌效果比較看看,或許可成為酒精的替代產品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蚵殼水的殺菌效果出奇的好,芳苑鄉農會測試結果指出,利用蚵殼殺菌原理所製成的清潔粉,殺菌率高達95%;而75%酒精的殺菌率僅67%。
「(蚵殼粉)對於H1N1病毒及冠狀病毒229E型均有99.9%的殺菌率,絲毫不遜於75%酒精或漂白水的消毒能力。」(出處: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官網-「跨界突破」新聞稿)。
對於檢測結果,卓淑惠相當驚喜,於是致電詢問徐文光原理:「酒精是讓細菌脫水死亡,那我們這個氧化鈣是直接活性氧破壞那個細菌的細胞壁,(讓細菌)直接死亡」。徐文光解釋,酒精殺菌的主要原理是讓細菌脫水死掉,但細菌只要碰到水又能活(如右圖所示)。而蚵殼中的氧化鈣,則可破壞細菌的細胞結構,完全消滅細菌。
蚵殼能抗菌的主因,實為蚵殼中的主要成分「碳酸鈣」。呈下圖所示,將蚵殼用攝氏1000度高溫鍛造約1小時,碳酸鈣可轉化為氧化鈣,溶於水則可變身強力殺菌消毒的氫氧化鈣。除了優良的殺菌效果,蚵殼水的熱穩定性佳,也不含氯氣,因此不必擔心揮發後吸入人體會造成危害。在雙方努力下,小蚵殼也能有大妙用,變身百利而無一害的天然抗菌劑。

圖片來源:〈妳知道嗎?連醫師都不建議用酒精幫寶寶乾洗手〉

▲蚵殼妙用多,鍛燒後提煉出的碳酸鈣,是清潔好幫手。(製圖/徐一心)

添加蚵殼粉的抗菌塑膠
蚵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