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網站

點殼成金之路
未完待續
戴森泰提供蚵殼粉拍攝

🖱️將鼠標移置圖表觀看歷年具體蚵殼妥善處理量
製圖/徐一心
行政院農業部數據顯示(如左表)約一半的蚵殼會做成飼料原料,兩成回到養殖場培育蚵苗,一成做堆肥,剩下的蚵殼用於養殖池消毒與淨水、道路級配、醫藥或化妝品用途。以上全是妥善處理的蚵殼,但沒有被妥善處理的蚵殼有多少?
嘉義縣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科員張家禔表示,嘉義每年產出約9萬公噸的蚵殼,有一半較大顆、厚實的殼會被放歸海裡讓蚵苗附著,其餘四分之一在季津蚵殼場,剩下三、四萬的殼流於非法暫置。

蚵殼回收有前景 為何產業規模不大?
-
業者需要自費增建防水和圍牆使蚵殼暫置場要符合法規(背景圖為季津蚵殼場圍牆)
-
地主如果有二、三十人,很難把地目變更成農業廢棄物暫存場
-
年紀較大的蚵農不認同政府,不願意走繁瑣程序來合法化蚵殼場
-
沒有法規依據,無法給蚵殼產品認證標章,例如蚵殼粉製的蔬果清洗劑

雖然蚵殼產品無法在國內獲得標章,但在國外已經獲得多項保證,例如:海洋廢棄物再生聯盟添加牡蠣殼在地材磁磚,通過美國材料試驗協會、SGS檢驗認證,以及台灣化學纖維公司的海洋回收絲,通過越南GRS認證。下圖為牡蠣養殖業的海廢回收產品。
(點擊圖片看更多)




今年(2024年)4月,廢棄物管理科有聯合農業處跟地政處等局處,前往東石稽查,並對非法暫置場開單處分,後續也將輔導違法蚵殼處理廠業者轉型,預計明年將有一至兩家處理廠會提出輔導申請。如此一來,蚵殼回收率有望提升至四成,也能讓更多蚵殼粉進入工業領域再利用。

日本如同台灣本島也有貝類產業,早在十多年前日本便將廢棄扇貝殼加工成肥料、飼料,農業部撰寫期刊推廣貝殼再利用;王功農漁牧業生產合作社也發現日本將扇貝殼磨成粉可當作清潔粉,因而研製出台灣版本的牡蠣殼粉;近期北海道研發出貝殼製的安全帽,甚至使用淘汰後仍可回收製成新的安全帽。海洋廢棄物不僅可以再利用,再生產品使用後還能回收再製,環境永續便能做得更透徹。
蚵殼從農牧業生產到工業用途都能使用,經過政府、業者、民間的努力,棄置蚵殼從一公斤5元的飼料,搖身一變為一公斤600元的蚵粉,經濟價值翻上百倍。蚵殼粉可以當作清潔粉泡水使用,也可加入塑膠、水泥板、紡織線等工業原料中,應用於更廣泛的地方,甚至有望朝美妝發展,點殼成金之路還在繼續。